近年来,各大媒体争相报道,因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家庭惨剧不胜枚举,无数家庭走上绝境。作为造成这无数宗悲剧的元凶——室内空气污染,无数人无不谈之而色变。
室内空气污染的几大误区,看你中招了么?
误区1:以为符合国家法规的达标材料就不会有污染问题。
不少人在进行新房装修时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,首先就要选择知名品牌产品,这样的装修材料价格肯定不低,但一想到这些装修材料是符合国家法规的,也就忍痛“割肉”买个安心了。但被不少人忽略掉的是,达标材料并不等于是环保材料,达标材料也含有有害物质的,只不过是在限量范围内,而且进行家装时用的材料肯定不止一种,一旦多类别装修材料累积在一起,污染指数就可能超标了。
误区2:装修后新房里有异味,通风几个月就好了。
在媒体的普及下,大部分人都知道新房装修后不能立马入住而要先通风,通风时常在半年左右。但一般情况下,室内空气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潜伏期有关,苯的潜伏期在半年以上,甲苯、二甲苯的潜伏期在1年以上,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甲醛潜伏期能达到3-15年,显而易见,通风仅半年,连苯的危害都不能消除,更别提甲醛了。
误区3:新家放置了很多绿色植物来吸附有害气体,解决室内污染问题。
近年来在商家的宣传下,以往再普通不过的绿色植物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——环境治理大师,不少人认为绿植能吸辐射、吸甲醛。而实际成效呢?植物吸收有害气体的量微乎其微,对装修后污染清除作用并不大。其次,每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20KG,相当于52个100平米的普通居室中的空气重量,而这个量的空气单靠家中的几盆绿植来净化,我们未免对绿植期望太大了。而且值得注意的是,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,晚上反会与人争氧气。
误区4:新家装修后用芳香剂、柚子皮、茶叶、醋等解决难闻气味。
除了在家中摆放绿植,不少人在装修后还会使用芳香剂等去除气味。虽这样的方法的确能掩盖苯、甲醛等有害气体,但从本质上来说,这只是用一种气味来掩盖另一种气味而已,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有害气体。
误区5:新居中没闻到刺激性气味就意味着没有污染。
部分人在装修时全部选用环保材料,装修结束后室内通风一年以上,等到要入住了各个房间摆满绿植,在这看似周全的装修过程结束后,我们的确也闻不到室内的刺激性气味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人体闻不到气味并不代表室内没有污染,当甲醛超标3倍以下时,人体也是闻不到刺激性气味的。一旦以为闻不到刺激性气味就对室内空气不管不顾放松警惕,危害则更大。